
不少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都会反映如此一个问题:
“我的孩子不尊重我。”
年龄小的孩子,时常命令爸爸妈妈做这做那,一个不开心就对爸爸妈妈发脾气,甚至拳脚相加;
大一点的孩子,爸爸妈妈跟他说话常常被无视、嫌弃、回怼;
常常和爸爸妈妈吵架,对爸爸妈妈讲的道理或建议不屑一顾······
这让父母着实委屈:我这么爱孩子,为他付出那样多,为何还换不来孩子基本的尊重?
其实,问题不在孩子身上,恰恰出在爸爸妈妈身上。
每一个孩子一生下来,都对爸爸妈妈有着无条件的爱、依靠和信赖。
之所以愈加不尊重爸爸妈妈,多半是来自于爸爸妈妈错误的养育方法和言传身教,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教育的失败。
哪种爸爸妈妈,会让孩子愈加不尊重呢?
01 无原则过分娇纵孩子的爸爸妈妈
有一种爸爸妈妈,可以把心都掏给孩子,却换不来孩子的尊重。
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,放纵孩子的不好的行为,帮孩子扫清所有麻烦,努力为孩子创造快乐、舒适的成长环境。
最后,孩子地位愈加高,爸爸妈妈却愈加卑微。
如此的过分娇纵和过度保护,不会让孩子了解爸爸妈妈的爱和付出,而是误以为自己是全世界的中心,可以呼风唤雨,想要什么就得有哪些,不然就是其他人的错。
这种孩子,大都自私霸道,心中除去自己没其他人,又如何或许会尊重别人?
曾看过如此的新闻:
江苏一个12岁的小孩子,弄坏了茶楼里的物品,想让母亲替他偿还,母亲说了他两句,孩子当场就对母亲动起手来,当众死死掐住母亲的脖子。
一个10岁左右的男生在大街上暴打奶奶,他用腿压着奶奶的头,用脚踹奶奶的头和脸,面对路人的指责也是相当不屑,甚至破口大骂。
而让人无奈的是,这个奶奶没说一句话,甚至还护着孙子。
父母要了解,无原则的过分娇纵,会导致孩子人格的不完善和性格缺点,对孩子自己成长反而是一种伤害。
孩子在成长过程中,不可防止地会遇见愿望得不到满足的状况,产生负面情绪和挫折感,这是他需要历程的一个环节。
父母不可以由于不舍得孩子难过、受挫而无条件满足他的任何需要,应当引导孩子在挫折中学习,认识和调节情绪,让孩子打破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局限,知道自己和别人、和世界的关系,获得人格上的成熟。
父母也应当鼓励孩子独立动手做事,帮助自己做些力所能及的事,孩子会在劳动和付出中感觉到爸爸妈妈的辛苦和不容易,掌握关心和爱其他人。
02 不尊重孩子的爸爸妈妈
不少父母缺少正确的教育理念,没意识到孩子是平等、独立的个体,觉得孩子是我们的附属品,可以随便对待和安排。
这是在思想观念上就走入了误区。在这种认知下,比较容易出现一些错误的教育方法。
忽略、否定孩子的感受和想法;
嘲讽、打击、随便语言攻击、打骂孩子;
承诺孩子的事情说话不算话、出尔反尔;
不可以认真地倾听和回答孩子说的话,敷衍、不耐烦;
包办孩子的所有,只根据我们的想法去控制孩子。
容易见到的言论有:
“真是猪脑子,笨去世了!”
“孩子子懂什么?听我的!”
“这点小事有哪些好哭的?真是没用。”
“你哪来的隐私?我是你妈,有哪些不可以看的。”
······
非常显然,这类方法和语言都不符合孩子自尊、自主、独立的成长需要,这类也是孩子身心健康进步的基本需要。
尊重是相互的,假如爸爸妈妈的教育方法缺少对孩子的尊重,亲子关系差,孩子势必也不会尊重爸爸妈妈。
大家会发现很多孩子到了青春期,明显变得爱顶撞爸爸妈妈、不把爸爸妈妈放在眼里,甚至动手。
非常重要是什么原因,就是孩子在那个年龄段,自我意识增强,心理上渴望独立和更多自由空间、思想上又常常陷入迷惘。
但父母没准时调整我们的教育方法,给他更多个人空间,还是简单暴力地用爸爸妈妈的权威“镇压”孩子,于是亲子之间矛盾愈加多、距离愈加远。
不管孩子处在什么成长阶段,都需要爸爸妈妈的尊重、接纳、理解和赏析,从中感觉到爸爸妈妈的爱,领会到自我价值感。
当父母发现孩子不尊重我们的时候,恰恰是需要深思我们的教育方法、掌握尊重孩子的时候。
看重孩子的感受和想法,掌握倾听,表达理解;
认真、耐心地听孩子说话并积极回话,不敷衍;
尽可能控制好情绪,心平气和地和孩子交流,不随便辱骂、责罚孩子;
放手我们的控制欲,安全和原则范围内允许孩子自己做选择和决定,伴随年龄的成长适合放下,给他足够的成长空间。
03 没给孩子做好榜样的爸爸妈妈
还记得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小学生在作文中写道:
“我母亲啥事也做不好,一天到晚光了解玩儿,还每天叫累。
和我一块玩的同学,小青的母亲会开车,她不会;小林的母亲会陪着小林一块打乒乓球,她不会……
我感觉我的母亲就是个没用的中年妇女!”
小小年龄的孩子,会说出如此的话,嫌弃爸爸妈妈,固然是存在问题的。
但作为父母,是否也应该深思,有没给孩子做一个正面的榜样?有没过好我们的生活?有没在努力进步,成为更好的自己?
事实上,很多父母,一直在用双重标准来需要孩子和自己:
孩子不许看电视玩手机,自己却常常追剧打游戏刷短视频;
孩子需要早睡早起,自己却可以熬夜、睡到日上三竿;
一直逼着孩子看书学习,自己却从来不摸书不学习······
还有一些父母,喜欢把自己达不到的目的、没有完成的心愿,强加在孩子身上,让孩子去完成:
小时候没条件学乐器,就让孩子苦练钢琴、舞蹈,才艺双全;自己学习不好,就想要孩子考第一考名校······
自己办不到的事情,却理直气壮地需要孩子,势必是不可以让孩子信服的,教育成效会大优惠扣,爸爸妈妈在孩子心中的威信也会渐渐减少。
莫言曾说:
“每一个人从生下来最早同意的就是家庭教育,遭到影响最大的也是家庭教育,这种教育有言传有身教,甚至我感觉身教重于言传。
你生活在这个家庭里面,你的长辈,你的亲人,他们是一种哪种方法对待工作、对待别人,我想会对孩子产生很直接的、潜移默化的影响。”
真的可以取得孩子尊重和信赖的爸爸妈妈,肯定是努力做好自己,用一言一行给孩子带来积极的影响,可以在重点时刻给孩子有效指导。
为人爸爸妈妈,不代表父母就能把自己生活没有完成的课题,都安放在孩子身上,交由孩子去完成,那是错误的,孩子有他一个人的生活课题。
有了孩子后,父母愈加应该注意我们的言行,不舍弃自我成长,经营好生活,给孩子传递勤劳、踏实、坚强、乐观等出色的品质,为孩子的成长带来积极的影响。